【地區概況】
南京市,別稱金陵、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稱。南京位于長江下游沿岸,是長江下游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行政區劃】
南京市轄11個市轄區、2個縣。面積6598平方千米,人口617.2萬人(2007年)。
玄武區 面積75.17平方千米,人口48.9萬。郵政編碼210018。區人民政府駐蘭園街道。
白下區 面積26.46平方千米,人口46.62萬。郵政編碼210002。區人民政府駐洪武路街道。
秦淮區 面積22.69平方千米,人口24.77萬。郵政編碼210001。區人民政府駐秦虹街道。
建鄴區 面積82.66平方千米,人口20.44萬。郵政編碼210004。區人民政府駐濱湖街道。
鼓樓區 面積24.77平方千米,人口69.62萬。郵政編碼210009。區人民政府駐寧海路街道。
下關區 面積28.30平方千米,人口29.93萬。郵政編碼130012。區人民政府駐中山橋街道。
浦口區 面積912.33平方千米,人口50.44萬。郵政編碼211800。區人民政府駐江浦街道。
六合區 面積1467.12平方千米,人口87.22萬。郵政編碼211500。區人民政府駐雄州街道。
棲霞區 面積376.09平方千米,人口41.43萬。郵政編碼210046。區人民政府駐仙林街道。
江寧區 面積1572.87平方千米,人口84.55萬。郵政編碼211100。區人民政府駐東山街道。
雨花臺區 面積134.60平方千米,人口20.72萬。郵政編碼210012。區人民政府駐寧南街道。
溧水縣 面積1067.26平方千米,人口40.59萬。郵政編碼211200。區人民政府駐永陽鎮。
高淳縣 面積791.98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211300。區人民政府駐淳溪鎮鎮興路。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地處“吳頭楚尾”,為吳國置冶城于此。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氣,遂改金陵為秣陵以貶斥之。漢初秣陵相繼為楚王韓信、吳王劉濞之封地。前128年,漢武帝封其子劉敢為丹陽侯,劉胥行為胡孰侯,劉纏為秣陵侯。公元589年,隋滅陳。隋文帝下令蕩平建康城,以石頭城為蔣州治所,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五代楊吳立國,修繕金陵,以為西都。937年,徐知誥(李昪)代吳,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975年,北宋滅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作為根據地,朱元璋自稱吳國公。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以應天府為南京,以為首都,以開封為北京,以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1644年,崇禎帝吊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1649年,清設兩江總督于江寧。1853年,太平軍攻克江寧,改江寧為天京,以為都城。在今總統府一帶修太平天國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國亡,天王府因此被毀。
1927年,北伐軍克南京。不久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7年9月19日,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下令對南京等實行“無差別級”轟炸。日軍占領上海后又以20萬兵力分南北兩路會攻南京,中國軍隊以10多萬之眾浴血苦戰,英勇反擊侵略者。1949年4月23—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后,南京先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恢復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并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1990年南京被確定為國家計劃單列市,1994年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國務院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南京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
【民族人口】
截至2009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29.77萬人,市區戶籍人口545.98萬人,全市常住人口771.31萬人。城市建成區非農業戶籍人口460.83萬人(含原南京市區:下關、鼓樓、建鄴、白下、秦淮、玄武、棲霞、雨花臺以及2000年12月成立的江寧區,2002年4月成立的六合區、浦口區)。
南京市共有51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56%。少數民族以白下區的止馬營、朝天宮兩街道的回族為最多。全市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五個宗教,信教群眾近30萬人,宗教教職人員300多人,經政府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有289處。
【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地貌區域為寧、鎮、揚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總面積的64.52%。長江南京段長度約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為南京市境內兩條主要的長江支流,其河谷平原為重要農業區。水面占全市總面積11.4%,平原、洼地占24.08%。
在城區外圍,六合區境內北部有東平山、冶山,東南部有以玄武巖為主的方山、靈巖山;浦口境內分布著東北--西南向的老山山脈;城郊和江寧區是寧鎮山脈西段的分布地,沿江邊第一列(即鐘山北支)分布著棲霞山、南象山、幕府山
,第二列(即鐘山中支)有靈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鐘山南支)的山最多,有湯山、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縣境的東部是茅山山脈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有名稱的小山丘外,還有許多無名崗地間雜其中。其實,像紫金山、九華山等山,都是句容茅山的余脈。
【氣候水文】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并稱“三大火爐”;秋天干燥涼爽;冬季寒冷、干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游。因此就有了“春游牛首煙嵐”、“夏賞鐘阜晴云”、“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跋臒岫笔悄暇┹^之其它江南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顯著氣候特征,通常農歷臘月下雪機會最多,如果您有緣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顯嫵媚動人。
南京城內主要河流有長江和秦淮河.長江南京段從江寧銅井鎮南開始,至江寧營防鄉東為止,境內長約95公里。秦淮河全長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門外分兩股,一股為干流,稱外秦淮河,繞城經中華門、水西門、定淮門外由三汊河注入長江;又一股稱內秦淮河,由通濟門東水關入城,在淮清橋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為“十里秦淮”,經夫子廟文德橋至水西門西水關出城,與干流匯集,北支即古運瀆、經內橋至張公橋出涵洞口入干流。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長110公里,河道彎曲,集水面積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運河和天生橋河。南京市區主要有玄武湖、琵琶湖、紫霞湖和莫愁湖等,湖泊水面積分別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南京地處北亞熱帶,屬于我國現代植物資源最豐富、植物種類最繁多的地區。又以山丘、河湖兼備,氣候溫和,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繁多,其動物種類,足以代表長江下游地區。
南京在江蘇省的植物分布區劃上,屬于長江南北平原丘陵區,是落葉闊葉林逐步過渡到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地區。主要分布樹種有馬尾松、麻櫟、栓皮櫟、楓香、化香、糯米椴、青剛櫟、苦櫧、冬青、石楠等。還有部分外來植物如:雪松、火炬松、廣玉蘭等。
常見麻櫟、栓皮櫟、楓香、化香樹、糯米椴等落葉闊葉林以及青岡、苦櫧、冬青等常綠闊葉樹種近50種;菰、何首烏等野生藥用植物40種。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棲息、繁衍的國家級保護動物有中華鱘、白鰭豚、揚子鱷、河鹿、江豚、鴛鴦、長耳鶚、短耳鶚等。

【經濟概況】
在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對南京的經濟建設曾經付諸相當努力,興建過一批在全中國有一定影響的企業。1949年后,南京發展相對緩慢,但重化工業規模仍居江蘇第一。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后,由于南京經濟以國營事業為主,相較于以外資和私人企業為主的蘇州、無錫等長三角其他城市,發展較為滯后。2008年,南京市人均GDP為50327元[2],位居江蘇省第三位,在蘇州(78236元)、無錫(73053元)二市之后;GDP總量為3775億元,居江蘇省第三位,次于蘇州(6701億元)和無錫(4435億元)兩市。2008年南京市財政總收入742.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6.6億元。南京本地的知名企業有熊貓電子、揚子石化、金陵石化、躍進汽車、江南光電、蘇寧環球、雨潤、太平洋建設、蘇寧電器、五星電器、宏圖三胞。
南京的工業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機械、生物制藥、食品飲料、儀器儀表等產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472.23億元。最新評定,制造業“十大強市”南京列第一。排行榜中,南京的城市制造業經濟創造能力排名為第六,科技創新能力排名為第一,環境資源保護能力排名為第五。
2008年,南京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651.82億元。南京的主要商業區有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廟、珠江路等。新街口位于南京市中心,在民國時期發展為商業區,目前集中了大批大型店鋪。湖南路位于鼓樓區,主要是1990年代以后興起的新商業區。夫子廟位于秦淮區,是南京最古老的傳統商業區之一,自1985年起陸續改建為仿古街市,以餐飲娛樂為特色。珠江路位于玄武區并為區政府所在地,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IT產品集散地之一。
2008年度,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714.3億元人民幣。2004年末,全市擁有4A級旅游景點5個,旅游星級賓館飯店113家,其中五星級賓館8家,各類旅行社三百余家,其中從事國際旅游業務的旅行社27家。南京市也是中國評出的第一批優秀旅游城市之一。

【交通運輸】
鐵路
充滿民國風味的時尚1912酒吧一條街火車站:南京有南京站、南京西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浦口火車站)4個客運站,南京東站1個編組站。目前,京滬鐵路(北京至上海)、寧蕪鐵路(南京至蕪湖)、寧啟鐵路(寧啟鐵路目前只通到南通)、寧西鐵路(南京至西安)以及寧合鐵路(南京至合肥)交匯于南京,使南京成為連接華北、華東和華中的重要鐵路交通樞紐。建設中的南京南站將成為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中轉站。已經開工建設的城際鐵路有寧杭鐵路(南京至杭州)、滬寧城際鐵路(南京至上海)、寧安鐵路(南京至安慶,
規劃中的鐵路有寧淮鐵路(南京至淮安)。
航空
祿口國際機場距南京市中心直線距離為35.8公里,目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總體規劃為年飛行36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09年航班起降106142架次,旅客吞吐量10837222人次,貨郵吞吐量200099噸,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14位,貨郵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9位。南京機場已開通了42個國內主要城市、19個國際和2個地區城市的近120條航線。國際(地區)客運航線包括南京至新加坡、韓國首爾、日本大坂、泰國曼谷、香港、澳門、德國法蘭克福等城市的定期直達客運航線,以及經北京中轉至洛杉磯、倫敦、莫斯科、溫哥華的定期虛擬國際航線;同時還包括南京至吉隆坡、普吉、沙巴等地的不定期包機。國際(地區)貨運航線包括南京至洛杉磯、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曼谷、首爾、新加坡、莫斯科、馬爾莫等國際定期貨運航線和南京至香港、南京—澳門—臺北等地區航線,同時包括南京至列日、達卡等不定期包機航線!
公路
以南京為中心,有寧滬、寧連、寧通、寧合、寧馬、寧高、寧靖鹽、寧淮、寧蚌、寧常、寧杭等高等級公路呈放射狀通往本省及周邊省市。全市有8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和虹橋旅游汽車站。
南京長途汽車站、長途汽車北站、長途汽車東站、中華門客運站(其中中央門車站是全省發車規模最大、客流量最大的客運站)。
地鐵
南京地鐵一號線于2005年9月3日試運行,一年后轉入正式運營。一號線南延及西延,二號線及其東延線,三號線業已動工。根據最新規劃,到2050年南京市的軌道交通線網將由10條地鐵線、4條輕軌線構成共計655公里的網絡。根據規劃,南京未來市內交通主要靠地鐵,以維持2020年將達1060萬的城市人口。
輪渡
南京港是全國第一大內河港口、長江沿岸僅次于上海外高橋和蘇州港的第三大集裝箱港。2008年貨物吞吐量1.11億噸,外貿集裝箱吞吐量129萬標箱。港區全長98公里,有64個泊位,其中16個可?咳f噸級船舶。
過江通道
長江南京段現有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三座跨江大橋。1968年通車的南京長江大橋是公路鐵路兩用的雙層鋼木形梁橋,下層鐵路橋將津浦線與滬寧線連接為京滬鐵路,是蕪湖以下長江干流上唯一的鐵路過江通道,從南通、泰州、揚州發往上海及浙江的列車均須繞道經過該橋。

南京奧體中心(局部)
【科教文衛】
南京是我國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F有中科院、高等院校、部、省、市及企業所屬各類自然科學研究和開發機構近600家,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各大門類,科研設施先進,科研開發實力雄厚。擁有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依托、代表國家一流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百余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擁有體系完善、功能齊全的科技服務網絡,其中科技推廣、科技信息、科技出版、專利、標準、計量、檢測等專門科技服務機構百余家。各類科技協會、學會400余個,其中省、市級學會200個。南京擁有科技人員近40萬人,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科技英才,2008年末在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87人。
南京醫療衛生體系完善,醫療技術水平全國領先。擁有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一、二、三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等眾多三級甲等醫院。
南京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華東地區高等教育的重要中心。南京擁有的國家重點學科列各城市第3位。民國時期,南京擁有國立中央大學、私立金陵大學、私立金陵女子大學、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國立藥學?茖W校、國立戲劇?茖W校六所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經過1952年的院系調整及數十年發展,截至2006年,在南京的普通高等學校(不含8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院校)共有41所,在校本?茖W生55.71萬人,在校研究生6.37萬人。其中被列入“211工程”的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院校有8所(該數目在中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3):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擁有985院校2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其中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部直屬高校,此外還擁有眾多的科學研究機構。
主要文博場館: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南京云錦博物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紫金山天文歷史博物館、南京地震科學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中山植物園、南京圖書館、江蘇省美術館、金陵圖書館、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靜海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孫中山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

【旅游景點】
天王府
原為朱元璋所建的漢王府,清王朝把這里辟為兩江總督署衙門。1853年3月,太平軍定都南京,5月開始在原兩江總督衙門的基礎上修建天王府。1864年7月,湘軍曾國荃部攻陷天京,天朝宮殿被燒,中心建筑五間八架的“金龍殿”與西花園內的石舫等保留了下來。
朝天宮
是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筑,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依山而建,現為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5世紀,在今朝天宮所在的冶山上就曾建筑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冶城,此后歷朝歷代,均在此地建有名樓佳構,成為名士登臨之地。
鼓樓
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清時康熙皇帝南巡曾登臨四望,次年,地方官在鼓樓基座上樹碑建樓,并更名為“碑樓”,故有“明鼓清碑”之稱。
棲霞山景區
棲霞山位于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6米,卓立天外,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形若臥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棲霞寺坐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棲霞寺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現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筑。棲霞山馳名江南,不僅因為有一座棲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巖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層林盡染。
雨花臺景區
雨花臺景區位于中華門外約一公里處,是著名的旅游景區。江南第二泉在雨花臺東崗,原永寧寺內,因寺而名永寧泉。南宋時,陸游曾登雨花臺游永寧寺,見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備加贊賞,品其為“二泉”。泉水從數米高的假山石中汩汩流出,匯集成池,池中泉水清澈見底,甘冽可口。甘露井與第二泉相對而望。據載,此井是南京最古老的井之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井水清冽,久旱不雨也不枯竭,其味甘醇。
明孝陵景區
明孝陵景區名勝眾多,風光秀麗,位于其正南的賞梅勝地梅花山,花開時節,暗香浮動,游人如織;東側的紫霞湖、正氣亭、定林山莊,林壑幽深;西南的中山植物園,佳卉留芳;東南的海底世界,令人留連忘返。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梅花山在明孝陵南,原為東吳大帝孫權墓地所在,又稱孫陵崗。梅花山遍植猩猩紅、骨里紅、照水、宮粉、玉蝶等珍品梅花萬余株,是南京人踏青賞梅的勝地。山上有觀梅軒、博愛閣等景點。
秦淮風光帶
秦淮風光帶地處南京城南。內秦淮河由東水關至西水關蜿蜒十里,河房水閣枕河而居,“東園”(白鷺洲公園)“西園”(瞻園)隔河相望,文廟以河為泮,古堡傍河而建,名勝古跡棋布河畔,沿河兩岸酒肆茶樓、店鋪民宅比鄰而居,美稱“十里珠簾”,是欣賞獨具魅力的秦淮風光、品嘗膾炙人口的秦淮風味、領略絢麗多姿的秦淮風俗佳地。秦淮河風光帶1990年入選為中國旅游勝地40佳之列。
沿江風景帶
本區主要景點有燕子磯、巖山十二洞、獅子山、幕府山、靜海寺遺址等,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游客必到之處。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于1968年,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公路橋全長4589米,寬19.5米,鐵路橋蜿蜒達6772米,是我國橋梁之最。正橋的路欄上,鑲嵌著200幅浮雕,正橋的兩端建有四座高70米的橋頭堡,人行道上樹立著150對玉蘭花燈組,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綿延達十余里。燕子磯突兀江面,三面懸絕,遠眺似石燕掠江,因此得名。燕子磯總扼大江,地勢險要,磯下驚濤拍石,洶涌澎湃,是重要的長江渡口和軍事重地。被世人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
玄武湖景區
玄武湖三面環山,一面臨城。鐘山雄峙湖東,古城瀕臨西南,富貴、覆舟、雞籠山屏列于南,秀峰塔景隔城輝映,朝陽、幕府山綿延湖北,山城環抱,沿湖名勝古跡眾多。玄武湖古稱桑泊、秣陵湖、后湖、昆明湖等。相傳南朝劉宋年間,有黑龍出現,故稱玄武湖。北宋時王安石實施新法,廢湖為田,從此玄武湖消失。明代朱元璋高筑墻,玄武湖疏;謴,成為天然護城河,F玄武湖公園面積476公頃,其中七成以上是水域,環洲、櫻洲、梁洲、翠洲、菱洲五塊綠島鑲嵌水中。
中山陵景區
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積共8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金牛湖景區
江蘇經典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源頭—金牛湖旅游風景區位于南京市六合區東北部,東臨揚州,北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金牛湖風景區一期規劃總面積23.5平方公里,目前是國家AAA級旅游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森林公園、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養、繁基地和國家地質公園景點之一、南京市十大風景區之一、金陵新五十五景之一。

南京總統府內
南京總統府
總統府內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清軍攻破南京后,焚毀宮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后,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并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南京市人民政府為銘記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籌建。位于中國南京城西江東門茶亭東街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開放。該館占地2.5萬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后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的紀念館擴建。2009年初,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與世貿大廈遺址(美國紐約)、廣島(日本)、諾曼底(法國)、紅色高棉大屠殺場(柬埔寨)、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埃布羅河戰役的路線(西班牙塔拉戈納)、柏林墻(德國)、索姆河(法國)、安妮—弗蘭克的家(荷蘭阿姆斯特丹)等地被評為世界十大“黑色旅游”景點。

【民俗文化】
自古“天下財富出于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又是十朝都會,“衣冠文物盛于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杰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
春節元旦
以前稱元旦,俗稱過年。南京人過年要灑掃庭除,張燈結彩,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放鞭炮。南京人過年大門上貼春聯或門神,還有文人雅士在大門貼一幅畫雞,取“雞日相長”之意。這是他處所沒有的。初一早上必飲屠蘇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寧府,在詩中詠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贝怂资加谀铣,千百年來,南京人一直飲用,而且形成一套規制:日升之時,面向東方“自少至長次第飲之”。年少的先飲,年長的后飲,取旭日東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親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來時,雙手合揖,并以茶點相待。還獻二枚元寶蛋,稱“進元寶”,F在人們過年相見,互!肮舶l財”,并敬遞茶煙,以時尚糕點相待。
元宵燈會
正月十五是農歷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元夜,夜與宵同義,便稱元宵。元宵節最初由祭祀而起,漸演為隆重熱烈異彩紛呈的娛樂節慶。古時為一日,唐代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節一下延長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燈。食品也由食豆粥,改為品嘗元宵(湯圓),南京有“上燈元宵,落燈面”之俗。
清明踏青
清明節自古以來由于注入掃墓祭祖的習俗,受到歷代朝廷和民間的重視。民間屆時上墳祭掃、祭灑、燒紙、挖蓋墳帽、插柳以表達慎修追遠的情思。并帶茶點到看墳地者門上看望,看墳者亦留食茶飯,互稱“墳親家”。此時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臺、梅花山“攜酒游山,謂之踏青”。有諺云“春牛首”。近年牛首山又經修葺增設景點,并與附近新開發的將軍山聯成一線,成為游人觀賞郊野自然風光的絕佳之處。此外,城南雨花臺、東郊梅花山也是游人常到之處。近十多年來,梅花山造萬畝梅園,還舉辦國際梅花節。每到春暉融融,萬花爭放,云蒸霞蔚,暗香浮動,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連忘返。
端午游秦淮
夏歷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稱端陽。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綠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銀魚、蝦米、茭菜、韭菜、黑干雜炒)、莧菜和雄黃豆,飲雄黃菖蒲酒,以求免災。用經過曝曬的水洗眼,謂之“破火眼”,說可免一年眼疾。還用菖蒲、艾葉蘸水灑地而后插門楣,用以“禳災”。懸掛鐘馗圖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形圖,“驅鬼避邪”。兒童頸項掛五色絲絡,絡中裝咸鴨蛋;臂系五色絲挽成的絲絳,叫“長命縷”,穿虎頭鞋,背虎頭披,用雄黃酒在額上畫王字。婦女鬢也插五彩老虎花。
中秋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此夜,天上月圓,人間圓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趕回家團聚。南京人喜合家賞月,叫“慶團圓”,團坐聚飲稱“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明初,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皆為游人賞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橋為最盛。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為舊院所在地。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是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遂漸衰落,后人有詩云:“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遍L板橋,即原玩月橋。清以下,賞月之風仍盛,人們祭月,陳列鮮果、月餅,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紙斗,叫斗香),講《嫦娥奔月》故事,然后分食月餅。月餅以瓜埠“賴月”,民國時期以“金陵套餅”為上乘!
重陽登高會
夏歷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為陽數,故稱重陽。歷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會”。此俗源于一個古怪離奇的避邪傳說,南朝梁人吳均寫的《續齊諧記》中有詳述。從魏晉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陽風俗猶盛。當時居城南登雨花臺,城中登北極閣,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為最著。重陽節,南京人喜食重陽糕,“或粉或面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稱駱駝蹄”,飲菊酒,賞菊花,制重陽旗賞給兒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時鮮盒,謂“重陽節盒”。如今人們逢重陽也欣然登高,但不為避邪,而是欣賞祖國壯麗河山及建設新貌,愜意之感油然而生。
臘八節品粥
其實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南京自古是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心。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并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這個起源于佛教傳統的臘八節也隨之在南京興旺起來!臘八顧名思義,為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最為著名的就是位于南京市長江路程總統府旁的
毗盧寺。寺廟的僧侶們早前就準備了充足的貨,臘八一早人們就早早的去寺前排隊領粥。寺廟的粥是免費的,是僧侶們對信徒的一種度化和感謝。此時,南京的寺廟處處飄著濃濃的臘八粥的香味,讓人禁不住誘惑去請上一碗細細品嘗,味道甘甜爽滑,十分可口!
小年迎財神
按照南京人的傳統習俗,農歷正月初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這一天,放在簸箕里多日的垃圾可以到處門外了。人們等待著凌晨12:00的時候(子時),子時到時,各地響起了震天的鞭炮聲,聲音有時甚至可以賽過大年三十。這天,南京老習俗中,夫子廟就開始上燈了,大大小小的荷花燈,菠蘿燈,生肖燈等等各式各樣的燈都亮起來了。
【飲食文化】
南京菜稱為"京蘇大菜",廚師則自稱“京蘇幫”。南京的飲食以京蘇菜(金陵菜)和清真菜著名。金陵菜的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魚、蛋燒賣、美人肝、鳳尾蝦。制作金陵大菜的知名菜館有綠柳居菜館、馬祥興菜館等。由于南京人嗜食鴨、鵝,南京最受歡迎的食物是各種以鴨、鵝制作的食品,包括桂花鹽水鴨、南京板鴨、鴨血粉絲湯、鴨肫干、東山燒鵝等等。南京人飲食的另一特點是各種野菜大受歡迎,包括蘆蒿、菊花腦、馬蘭頭、枸杞頭、薺菜、馬齒莧、鵝兒腸、香椿頭(又稱為旱八鮮)。此外還有所謂水八鮮,是指魚、菱、藕、茭瓜、茨菰、雞頭果、蓮蓬、水芹。南京小吃的品種也比較豐富,包括旺雞蛋、活珠子、鴨血粉絲湯、牛肉粉絲湯、鴨油酥燒餅、開洋干絲、雞汁回鹵干、鹵茶雞蛋、尹氏雞汁湯包、糯米藕、五香鵪鶉蛋、梅花糕、桂花糖芋苗、豆腐腦、桂花赤豆元宵、涼粉、五香豆等等。南京小吃主要的集中地有夫子廟、獅子橋(在湖南路附近)、甘家大院等,其中夫子廟地區的奇芳閣、魁光閣、蔣有記、永和園、六鳳居都是南京小吃的傳統名店,制作的特色小吃稱為“秦淮八絕”。劉長興面館則是南京著名的面館。百年老字號韓復興是南京著名的鹽水鴨,板鴨店。
南京鴨肴
南京的制鴨技術久負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時期就有記載。南京的鴨肴是聞名全國的,除金陵烤鴨外,板鴨、鹽水鴨、燒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咸鴨肫、金陵片皮鴨、鴨血粉絲湯等也各具特色。
秦淮八絕
所謂“秦淮八絕”,指南京八家小吃館的十六道名點:
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
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開洋干絲;
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麻油干絲;
六鳳居的蔥油餅、豆腐腦兒;
奇芳閣的什錦菜包、雞絲面;
蔣有記的牛肉鍋貼、牛肉湯;
瞻園面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面;
蓮湖糕團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夾心小元宵
特色小吃
夫子廟的大石壩街和湖南路的獅子橋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鴨血粉絲、獅王府獅子頭、尹氏雞汁湯包、蓮湖糕團店、“忘不了”
酸菜魚、綠柳居等。此外,散布在新街口和南大附近的眾多美食店也為不少網友口碑推薦。南京小吃全國聞名。
其它小吃
小籠包、煮干絲、鴨血粉絲、如意回鹵干、什錦豆腐澇、狀元豆、鹽水鴨、蒸餃、旺雞蛋、臭豆腐、活珠子、南農燒雞等等。
【工藝特色】
南京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其中較為有名的有云錦、江寧金箔制品、天鵝絨、仿古牙雕及木雕等。除此之外,南京六合區所產的雨花石也是值得收藏的旅游紀念品。
云錦
南京云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為四大名錦之首。世界最大的城垣——南京明城墻南京云錦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絢麗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成,位于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首。被古人稱作“寸錦寸金”的云錦,是用5.6米長、4米高、1.4米寬的大花樓木質提花機,由上、下兩人配合操作生產出來的。
白局
南京白局又稱白曲,白曲原名百曲,是由云錦生產織工在生產過程中的一種說唱演變而來。白局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說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韻味淳樸,生動詼諧,親切感人,是一種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據有關資料載,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調”系白局的古腔本調,又稱數板或新聞腔,白局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二十世紀有名的香港電影《三笑》中的大部分曲調都出自南京白局。建國后,于1960年由市總工會主席夏冰流組織成立了南京白局劇團。
|